2015/08/24

工程師文化

因為網際網路的規模及便利,讓工程師能在任何地方,用一台電腦,就可以連上全世界,有很多知名的網路公司,都是由工程師創業開始,逐漸發展成一個跨國的網路公司。例如 Facebook 常強調自己的企業文化是 駭客之道,而 Google 強調「實驗、犯錯、創新」的精神( 洪大倫:創新,從企業文化做起——評論《Google模式》一書關於把Google模式用在台灣,我想說的是...),因為理工科的訓練以及工作習慣,除了腳踏實地的做是態度外,更強調創新以及快速反應,網路事業的企業文化,都希望自己能持續在車庫中創業的精神,永遠能跟上新世代的網路變化。

工程師的精神

要知道工程師的精神是什麼,首先應該要問問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工程天才墨翟,在當代要特別弘揚墨家思想中的工程師精神這篇文章中提到,墨家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理性、邏輯和工程師精神。

作為機械製造大師的墨子,第一個提出機械設計三大定律,以規範機械師的設計標準。這三大定律在《墨子》中稱「三表」,說的就是:

  1. 要根據歷史的經驗
  2. 要考察人們的反應
  3. 要考察實際效果是否有利於國家人民

工程師精神有四點:

  1. 理性,面對實際問題,問題驅動。
  2. 嚴肅、嚴謹、認真、一絲不茍。
  3. 精益求精,永不滿足。
  4. 秩序感。工程師重視程序、過程的完美,在有序中努力實現結果的完美

矽谷最寶貴的精神財富:工程師文化 提供了另一種工程師精神的解釋:

  1. 有偉大的點子就必須實現它,而實現它你必須親自動手。
  2. 勇於創新,勇於嘗試,不要害怕犯錯誤。
  3. 扁平管理,民主,分權決策。杜絕公司政治與官僚。
  4. 賺錢只是結果,而不是原因。

工程師在追求一個有效且穩定的系統的過程中,會經歷許多挫折,在一次又一次嘗試錯誤之後,才能到達目標,永遠追求卓越與進步,是工程師前進的動力,這種不斷更新與改變的精神,恰好跟快速變動的網路時代一樣,因為網路的覆蓋率大,能夠接觸的使用者就很多,網路系統或服務,也必須隨著使用者的進步,不斷改變自己,沒有創新就會被其他人淘汰。

工程師文化,也可以說是研發團隊的工作規範

綜合以下這些文章的意見:

  1. 如何打造工程師文化?
  2. 我眼中的工程師文化
  3. 什麼是工程師文化?

我認為一個研發團隊應該要有的一些特性是:

  1. 團隊成員人數少
    為了追求快速的開發與產品釋出,團隊成員人數太多,會造成過多的溝通時間成本的浪費。

  2. 有想法,做就對了
    不需要太過詳細的計畫,有任何想法,就應該先以最小的系統雛型直接開始做起,以系統原型來取代過多的討論與文件

  3. 加速系統開發 Iteration
    快速的產品釋出,

  4. 自動化
    盡可能地進行自動化,但要注意的是,自動化本身也有建置的成本,如果建置與維護自動化程序的成本太高,也不能一味地強調一定要自動化

  5. 分享 code 與文件
    在團隊中,程式碼跟文件是溝通的基本資料,強調分享的用意是在分享的過程中,每一個人都能取得正確的資訊,也沒有特殊權限的擁有者,這會產生團隊中的階級意識,任何人都應該是平起平坐的。

  6. 尋找適合團隊的人才
    與其說要找到最好的人才,倒不如說要找到最適合團隊的人才,要找到能適應團隊文化的人才。

工程師文化可以轉換成企業文化嗎?

對一個新創團隊來說,整個團隊就是公司的全部,團隊的文化就等於是企業的文化,當然在未來,團隊在成長的過程中,企業文化也必須適應公司成員的增加,這時候就必須取出工程師的精進文化,維持企業成長的動力。

創業 CEO / 雇不到優秀工程師,其實是企業文化的問題,文章提到工程師在未來十年註定成為珍貴的稀缺資源,那麼吸引並留下其中優秀者,必須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。建立工程師文化的氛圍,提供成長的機會,做真正有意義的軟體產品,這都是一個企業能吸引員工的方法。

工程師性格不是隨時都受用

工程師文化並不是隨時都受用的,最常見的是業務單位跟開發單位的衝突,你是否中了工程師文化的毒? 中提到三個用工程師的思維做事的問題:

  1. 工程師思維來為產品命名
    MS 的 Surface RT 在面對消費者的時候,沒有人會知道 RT 究竟代表什麼意思。在銷售時,工程師也必須要講「人話」。

  2. 工程師思維來做產品文案
    工程師最常見的問題,就是不知道怎麼面對使用者界面的功能命名,沒有辦法用淺顯易懂又直接的文字或語言,描述系統的功能。

  3. 工程師思維來決定設計
    曾經 Google 用統計數據的方法,觀察使用者哪種顏色會讓使用者產生更多的點擊,來決定配色方案。但視覺設計如果完全交給數據,那就等於否定了設計師的工作信念。

    最常見的問題,就是在系統的顏色色系,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,然而顏色沒有對錯,只有適不適合,要怎麼拿捏分寸,需要更多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的方法。

從研發團隊,到公司整體,到治國方法

根據這些文章的意見:

工程師治國精神

工程師治國越治越亂

英國媒體關注全球領導人學位 稱中國是「工程師治國」

醫師、律師、工程師治國 翟本喬:不能要求同樣方法

林修全/醫師、工程師治國 會比律師好?

卜大中: 工程師治國VS.律師治國

大陸在經濟起飛的那個階段,領導者大都具有工程的背景,在那個階段,推動了整體的基礎建設。在台灣也經歷過十大建設的階段,後來有了兩個律師治國,直到最近,最熱門的話提就是醫師治國。

究竟領導者該是那一種類型的專業背景,每個人都能講出自己的一番道理,而治國的成敗,也只能用結果來判定,沒辦法做過多的預測,但民主社會的優點是,只要做不好,就不會有下一次的機會,做了就會知道結果是什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